一: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消防管道、空调管道和冷热水等管路系统都可以进行使用抗震支架,也包括在一些悬挂管道中,当所有设备超过1.8KN时也能使用这种设备;当生命供水和消防管路系统具有同等DN65时也能使用这种设备。二:该设备也能使用在空调和通风管道内,尤其对于直径大于或等于0.7m的管道和矩形截面面积大于每平方米零点三八的矩形管道,也都能使用该设备。
三:这种设备也能被使用在一些电力系统管路和电缆托架系统范围内,只要是直径大于或等于60m的电气管道和所有重力都大于等于150n/m的电缆托架都可以使用这种设备。
抗震支架也被广泛的称之为机电抗震支架系统,是采用先进的技术将电气系统中各管线、配件牢固连接的一种机电抗震结构体系,这种结构设计在目前已经成为抗震设计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,是基于原来承重支吊架系统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技术。在原来的承重支吊架系统中,其主要是以重力作为主要的荷载支撑系统,而抗震支架系统是以水平力为主要荷载支撑系统的,在这两种支撑系统的设置中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重复,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。
抗震支架系统能够在中给予机电系统充分保护,可以用于抵抗来自水平方向的力破坏,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水平,同时也能让管线集中、空间狭小的建筑结构布局更加整齐,美观。
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5年发布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》公告:批准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》为,编号为:GB 50981-2014,自2015年8月1日期实施。在此之前所有的建筑物基本没考虑机电抗震的设计,由此中国的建筑机电行业在抗震领域就有了,从而提高了机电系统的运行安全。 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》和《中华人民共和震减灾法》,实行以“预防为主”的方针,经抗震加固后的建筑给水排水、消防、供暖、通风、空调、燃气、热力、电力、通讯等机电工程设施,当遭遇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发生时,可以达到减轻破坏,减少和尽可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,从而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目的。机电抗震支架是限制附属机电工程设施产生位移,控制设施振动,并将荷载传递到承载结构上的各类组件或装置。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》 [1] 公告:批准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》为,编号为:GB 50981-2014,自2015年8月1日期实施。 建筑机电抗震系统的组成包括立管管束、钢梁及檩条夹钳、环状管吊、防震斜撑系统、防震钢吊件与支撑等等。